最近,一则关于江苏某学校对学生实行“区隔管理”的新闻引发了一些社会人士的关注。据《扬子晚报》报道,因为校舍房屋租约到期,一所民办小学的800多名学生被临时安排到附近的苏州勤惜实验小学就读,这些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为主;不料,此举引发勤惜小学众多学生家长的反对,纷纷通过各种手段表达抗议。在他们的压力之下,校方表示,将用铁栅栏设置隔离带,让两个学校的孩子分开管理和教学。
在了解到此事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本是同命人,相煎何太甚!也让我联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事:因为某楼盘降价促销,先前购房的业主愤怒地对此表达抗议。两件事背后的发生逻辑何其相似啊!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中国人的一种思想认知方式,即,面对已然十分不公正的社会,他们不是想着设法通过“制约强者”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处境,却总想着通过“贬低弱者”来获得自身社会地位的某种“相对”优越感。
关于此,网上的一段话可以算作是经典的总结——西方人有个固执的观念,当灾难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总会挺身而出,最终,不公很少发生;中国人也有个固执的观念,当灾难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庆幸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明哲保身,漠视他人苦难,最终,灾难不断。这种文化比较如“照妖镜”一样,鲜明地折射出了中国文化观念中的扭曲和丑陋,它们根深蒂固地盘踞在无数国人的心窝里。
很多国人本能地喜欢将自己所处的社会分成不同等级,建构出各色的区隔空间,同时对比自己弱势的群体采取歧视态度。然而,我悲哀地发现,身处当下的中国,除了占人口极低比例的“顶尖人群”,我们绝大多数的国人其实都是无产者,即使有些人看似“有产”,甚至还很像“富人”,但这都只是表面现象;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大家终究会成为同一个“无产者”群体,尽管对于这个时间表,我暂时还很难给予准确地预料。
众所周知,在中国不久前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者)一度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但社会演化到今天,中国人很少再追求这个“尴尬”的身份,甚至公然鄙视贫穷,明确提出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有车、有房、有存款,最好还能有土地、有私人产业。而且,一些人还真的达到了这些目标,坐拥多辆豪车、多套房产,存款有七、八位数以上,还拥有自己的工厂与企业,成为人们称羡的对象,然而,我想问的是,这些东西果真属于他们吗?
比如,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实行交通“限行”政策、停车位紧张且交警每天在等着贴条、油品价格可以随意大幅度上调的时候,汽车还能够充分发挥交通工具的功能吗?还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物品吗?当农村所谓的“集体土地”用途被严格管控、村干部就可以私自签名出售且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每家的宅基地面积和分布都可能被政府随时进行调整的时候,这些土地还和农民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吗?“集体所有权”似乎只能“呵呵”了吧!
名义上村民拥有所有权的农村土地尚且如此,那些明确为“国有”的城市土地更不可能成为任何人的私产了。如果说拥有土地显得有些奢侈,那么房子呢?因为房子需建在土地上,所以,国人的房子同样不可能具备真正的“所有权”,城市商品房被明确规定了最高70年的产权,这相当于租赁;农村的农民住房虽然没有这种明确的期限规定,看似具有了永久产权,但是,当到处都是合法“强拆”的时候,这种所谓的永久产权还有什么意义吗?
再比如,当工商税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感情好恶来进行各种“检查”、地痞流氓可以随意进入工厂索要保护费、一位地方主要党政领导的更换就可以导致企业与政府曾签订的契约立即被撕毁、一场“环保风暴”随时可能刮来并要求企业无限期停产的时候,这些个企业、工厂还是你自己的吗?更有甚者,如果政府突然出台明文规制,不允许任何私企继续涉足ABC等行业、必须限期退出经营的时候,你的企业厂房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呢?
也许会有人说,房地产、工厂企业都有其特殊性所在,所以很难成为经典的个人财产,但像个人存款这样的“财富”就可以算是了。我却认为,那也很难说!当中央银行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行货币(必然制造通胀)、政府税收政策可以由极少数人“内定”、证券与股票市场到处充满陷阱、合法与不合法的P2P平台不断暴雷、外汇管理部门可以随时实行“强制结汇”政策的时候,你的货币还能由自己支配吗?其价值还由它的“所有者”能界定吗?
话说到此,我们也许会悲哀地发出感叹:能够称得上“个人私产”的东西似乎只有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了。但另一个沉痛的事实却让我们难以安心:权力说不可以生孩子,百姓就得节育,时过境迁,权力又催着生孩子,百姓就得准备跟着改变态度;权力又说人死之后必须火葬,埋在官方指定地点,百姓就必须交出准备多年的棺材,抛弃祖坟;假疫苗、毒食品、恶势力让国人失去了最起码的生活安全感,此时,生命还是由自己“说了算”吗?
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必须承认,在这样一个奇葩的国度里,面对权力,再牛的资本家也只能乖乖低头,再富的“有钱人”也可能再顷刻之间成为穷人,再黑的恶霸也只好投怀送抱、自甘为奴,再傲的读书人也只能仰人鼻息、苟延残喘……总之,权力接受你发财致富,你就可以获得赚钱的机会,权力说让你共克时艰,你就得老老实实地把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权力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东西真正属于我们自己?
人类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在一个没有“神圣性私人产权”概念的国家里,普通民众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因为公共权力可以随时剥夺任何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大概有三个渠道:一是通过正式的法规制度本身,二是通过这些法规制度的“权力支配型”调整,三是通过各种社会“潜规则”和政治腐败;前两者公然行事,后一者暗中运作。因为这三个渠道的共同作用,除了最高权力所有者,其他人等都可能被随时转化成为“无产者”。
进一步分析来看,我们之所以都可以被划入“无产者”的行列,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政治面前,一切经济问题都显得不再重要;在权力面前,一切的财富都只能是一种临时性的拥有物;在最高统治需要面前,一切的法规制度都可以随时修改与废除!正因为这种制度内生的“不确定性”之存在,使得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发生“很大分化”的大众群体实际上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即,都是“现实的”或“潜在的”无产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确实是一个典型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国家,只是领导者一定不是这个社会阶层中的成员。
末了,我想再说几句不中听的话:自从“共克时艰”的口号被提出之后,很多中国人都不时地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喊得震天响,主流媒体仍然如“煮熟的鸭子嘴”那般强硬,但中国经济困境已经到来的现实不容否认。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国人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无产者身份;在这个窘境中,大家还是不要再相互伤害了,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羡慕嫉妒恨,终归会利于自己。